一、又说铜陵
????央视新闻频道最近做了一个关于“择校”的系列报道,派记者去安徽铜陵采访当地教育均衡化的做法和经验。
????记得2005年年底,全国媒体上也刮起过一阵“铜陵旋风”,从中央新闻单位到地方报刊,纷纷报道铜陵破解“择校风”的成功经验。“铜陵旋风”起于同年10月教育部在安徽铜陵举行的“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讨会”。
????所谓“铜陵经验”,主要内容有:一,教育经费向薄弱学校倾斜,二,校长、师资在各校之间轮换;三,重点高中的招生名额平均下放各初中,缓解各校之间的应试竞争压力。按当时媒体的说法,铜陵是“积十年之功破解教育不均”,也就是说,早在1995年,铜陵就向教育不均开刀了。
????所以,最近又看到关于铜陵的报道,就有了一个问号:距“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讨会”已经4年零2个月,距铜陵开始推进教育均衡化已经14年,为什么“择校风”在很多地方愈演愈烈?有些地方也在尝试、探索教育均衡化,但步子不大,效果不显,并未改变家长的“择校”要求。是“铜陵经验”没有广泛性,不值得推广?还是铜陵的择校问题不如别的地方严重,“铜陵经验”用不上?如果是这样,为什么我们没有看见别的地方创造出教育均衡化的成功经验来?
????二、“铜陵经验”很难学吗
????那么,推广“铜陵经验”,破解“择校风”难在哪里?
????平时人们总说“择校”如何不好,比如破坏教育公平,人为制造升学竞争,加重学生负担,等等,却忘了“择校”也是有好处的;当然这“好处”只有一部分人才享受得到:如果我是重点中学的一名教师,就可能不喜欢教育均衡化。教育经费向“重点”倾斜,学校造得比别人漂亮,教学设施比别人先进,生源比别的学校“优秀”,既容易出升学率,待遇也好,职称也升得快,在人前,特别是普通中学的同行面前,特有优越感。如果我是重点中学的校长,我可能更加不愿意教育均衡化——我手中有多少教育资源,决定了我在社会上有什么样的地位和其他种种好处。
????但是,仅仅是一部分教师或校长的意志,不足以阻挡教育均衡化进程吧?譬如铜陵,如果市政府领导不下这个决心,哪怕所有老师和校长都主张教育均衡化,恐怕也没有用。华中师范大学教授雷万鹏当时评价说:“铜陵经验的可贵之处,不在于取得了多大成绩,而是当地政府在消除教育不均衡上所表现出的勇气和决心。”这个决心从哪里来?从当地领导的公心来。没有公心,就没有这个决心。
????如果不搞教育均衡化,铜陵市大大小小的领导,要把自己的孩子安排到重点学校上学,还不是一句话的事?连择校费都不一定要付。
????如果铜陵市的领导这样想:教育资源均衡了,我的孩子到哪里去上学?我的孩子怎么占有最优质的教育资源?怎么在起跑线上就赢过老百姓的孩子?他们这样一想,铜陵的教育还会有今天的均衡化吗?所以,在2005年10月召开的“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讨会”上,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义务教育处处长王民养在会上一针见血地指出,“推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,不是不可为,而是不愿为。”
????三、“唯一”到几时
????教育均衡化,地方政府不愿为,那么他们愿意“为”什么?最愿“为”的,应该是房地产吧?如果他们对房地产业的热情,对房地产老板的热情,转移一小部分到教育均衡化上来,转移到普通老百姓子女身上来,择校现象也不至于愈演愈烈,教育开支也不至于成为压在老百姓头上的一座“大山”。
????“择校风”在铜陵,而不是在别的地方成功破冰,难道是因为铜陵市的领导特别懂教育?或者他们都是学教育学出身?答案只能是他们有公心,真正为老百姓着想。无论是记者,还是教育部调研人员,在铜陵街头随机询问,市民都说,在铜陵,学校没有好坏之分,只有远近之分。这才是“金杯银杯,不如老百姓的口碑。”
????2005年教育部在铜陵召开研讨会时,有专家说铜陵也许是国内唯一的义务教育阶段没有择校的城市;4年多过去了,说起教育均衡化,央视记者还是要往铜陵跑。
- 2009-11-09义务教育均衡先让特权不择校
- 2009-08-20择校费“黑洞”会吞噬几多小学校长?
- 2009-04-10加大弱势学校扶持才能杜绝“择校风”
- 2009-04-08割掉择校费这个毒瘤,是时候了
- 2009-03-13500万择校费,合理吗?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