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全国多所高校相继推出或实施面向边远、贫困、民族地区县及县以下中学勤奋好学、成绩优秀的农村户籍学生的自主招生专项工作,帮助更多农村学生圆重点大学梦。(4月8日《中国教育报》) 近年来,“寒门难再出贵子”的趋势明显。调查发现,中国重点大学农村学生比例自90年代起不断滑落。北大农村学生所占比例从三成落至一成。清华2010级学生中的农村生源占总人数的17%。在这种情况下,部分高校采取措施增加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上重点大学的机会,体现了高校解决教育机会不均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担当意识,值得赞许。 然而,相比重点高校中农村学生占比走低,更令人忧虑的是,农村大学生因掌握的社会资源有限,即使修完大学学业,在就业时往往得不到公正对待,有些自降身价“零薪水”就业,有些甚至无法就业,以致部分农村中出现了“读书无用论”回潮的现象。 因此,在多举措增加农家子弟升入重点高校机会的同时,有必要建立长效机制为“寒门再出贵子”保驾护航,不能让“贵子”在毕业后又回“寒门”。比如建立“能力本位”的就业评价机制,尽量排除家庭背景在就业中的影响,以就业机会均等、公平激发农村学生读大学的意愿,使他们看到“知识改变命运”的希望,从而奋发读书。 也就是说,既要继续开拓“入口”扩大针对农村学生的专项招生,还要考虑如何创造更多就业机会,增加农村大学毕业生的“出口”。这就要求地方政府和高校主动作为,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,在公共服务和科研岗位上吸纳更多农村大学生就业,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。 另外,为了避免新的不公平,高校在招收贫困地区农村生源时,有必要严格源头把控,确保生源为农村户口、家在农村并多年在一学校就读等,防止部分投机分子借“自主招生”“专项计划”等改变学生户口性质,获取不正当利益,造成新的不公。同时,高校要多渠道筹集奖、助学金,与社会力量一道为贫困农村大学生开辟“绿色通道”,避免农村学生考得上、上不起。 最后,不能忽视的是,“寒门难再出贵子”根源在于教育资源不均衡、教育机会不公平。只有不断加大向农村基础教育倾斜资源的力度,让农家子弟与城市子弟享受同样的教育资源,才会有更多勤奋、努力、能创造社会价值的农家子弟接受高等教育。这很关键,因为从长远来看,公平的教育机会是防止社会阶层固化、维护社会稳定的有效手段。(作者系新华社记者) |
相关阅读:
- [ 11-28]校车工程可借鉴“农村学生营养餐”
- [ 08-08]农村学生的出路何在?
- [ 06-17]“中国梦”离农村学生有多远?
- [ 09-04]警惕农村学生成阶层复制的符号
- [ 03-31]"读书无用"背后是农村学生的无奈
打印 | 收藏 | 发给好友 【字号 大 中 小】 |
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(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/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)证号: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(闽)字第085号
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(署)网出证(闽)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-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(闽)-经营性-2015-0001
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,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,不得转载、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
职业道德监督、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0591-87095403(工作日9:00-12:00、15:00-18:00) 举报邮箱:jubao@jjjtsb.com 篮球比分直播: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:0591-8727532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