垃圾焚烧场悄悄开工,危险辐射源找到了才公布,水质污染源是什么一问三不知……很多时候,让公众担忧的不是问题本身,而是在出了问题后管理者如何对应处置。糟糕的是,就是有那么一些官员习惯了捂着掖着,把本来可以办好的事情搞得复杂化,结果真相没有藏住,反而丢掉了公信力,走到了公众的对立面去。吸取教训,只有引导公众理性参与到城市事务的方方面面,才能汇民智、聚民心、集民力,办好大事,管好小事。 当下中国的城市化速度前所未有,城市的扩张与人口的膨胀,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,都将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。伴随着高速发展而来的种种“城市病”,对城市规划、建设、管理提出了全面的挑战。同时,城市也成为多元文化、多种人群的集聚地,各种思潮、习俗和利益群体在这里交汇和碰撞,新的需要越来越多,新的问题不断涌现,都进一步抬高了城市管理的难度。城市结构越是庞大,机制越是精细,积累的潜在系统性风险也就越大,人们难以预判其严重性,又往往超出事后的处理能力。从城市“内涝”到水质污染,这些局部的突发事件一旦处理不当,就很容易引起全局连锁反应,导致社会不稳定。 在敏感项目环评公示、危险品管理等问题上,有没有严格执行有关规定?从最近一些发生严重后果的案例来看,有相关制度而不执行是制造与激化矛盾的主要因素,人为失误风险已经超过了突发事件本身。这再次说明,打破决策的封闭体系,至关重要。坦白讲,一个封闭的决策结构越来越不适应现代化城市的管理需求,现代政府的公共政策都离不开社会的广泛参与。如何让公众参与?就要建立健全公众参与的制度,通过制度建设确保公众参与不流于形式。同时,强化规划信息公开等制度,为全社会积极参与创造有利条件。 提高公众参与度,意味着在行政机构、专家之外,为决策的平衡性补上了“一条腿”,为城市运行增加抵御风险的能力。公众参与也意味着要打破专业知识的垄断,对“垃圾焚烧”这样的问题要进行公开、透明的讨论。在诸如垃圾分类、交通秩序、安全事务、社区管理等方面,实现公众广泛参与决策的现代城市治理模式。公众理性参与“城事”,才有城市的和谐发展。 |
相关阅读:
- [ 05-20]若垃圾遍地,还文艺得起来吗?
- [ 05-19]洋垃圾中淘外币,有必要追究刑责?
- [ 05-16]方法论不过关,结论就“免谈”
- [ 05-14]垃圾费捆绑水费分类依然无解
- [ 05-14]突破“垃圾”困局,需变革管理格局
- [ 05-13]科普行动解决不了邻避思维
- [ 05-13]垃圾费捆绑水费 利收费也应利分类
- [ 05-13]解开垃圾焚烧的“心结”
打印 | 收藏 | 发给好友 【字号 大 中 小】 |
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(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/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)证号: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(闽)字第085号
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(署)网出证(闽)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-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(闽)-经营性-2015-0001
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,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,不得转载、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
职业道德监督、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0591-87095403(工作日9:00-12:00、15:00-18:00) 举报邮箱:jubao@jjjtsb.com 篮球比分直播: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:0591-87275327